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404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20250404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英 01 scaled
540先聖語錄 01

2025/04/04(五)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62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譯文】一開始就算是非常微小的差錯,繼而行之也會離正確的目標相差千里。

●【賞析】在工作中,任何細節都會事關大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會透過放大效應而突顯其重要影響。

對待學習、工作,要精益求精,不能有絲毫差錯。如果你稍微不小心,出現絲毫差錯,那對學習、工作帶來的損失有可能是巨大的。

《大戴禮記.保傅》:「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毫、釐,皆為極微小的長度單位。全句指差距雖然極細微,但繼續運轉進行,其所導致的差誤或錯誤卻極大。

《史記·太史公序》舉了孔子《春秋》記載的歷史,來凸顯這個道理:「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釐(*毫釐),差以千里』。」

太史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萬事萬物的榮衰成敗的道理在孔子所作的《春秋》中都可以看到。《春秋》記載的歷史中,弒君的事件有三十六,亡國的有五十二,各國諸侯流離奔走他國而家國不保的更是不可勝數。究察其中的原因,都是因為失去了根本的禮義之道。所以《易》說:「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從太史公司馬遷的這段話,可以看到這句久遠的名言,是來自中華民族的處世哲學的易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的結果不是一日造成的,就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樣,它是日積月累,漸漸累積而成的。

那太史公寫這段話、引出這句名言的用意何在呢?他引這句話來「正禮義之本」,旨意在強調《春秋》的史鑑作用——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改善亂世的力量。孔子在作春秋時,公正客觀,致使亂臣賊子懼而紛紛躲起來,生怕自己一出現即會被孔子寫入春秋歷史,愧對祖先。而這也是司馬遷再艱難也要完成《史記》的理想。

人生不能走錯一步路,一步小小的錯誤,越走越偏,如果沒有良師益友導正回來,往往無所覺察,終至走上歧路,無法挽回,後果真是太可惜也太可怕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