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5(六)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53
人生知足何時足,到老偷閒且自閒。
但有綠楊堪繫馬,處處有路通長安。
【譯文】人生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何不在年老時,忙裡偷閒頤養天年?
只要有綠楊樹就可以拴馬,到處都有路通往長安。
●【賞析】人生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人心也不是輕易能夠得到滿足的,所以人們就千方百計用名利物慾來填充,最後卻反而覺得更加空虛。知足才能常樂,人不妨活得瀟灑一些,不要對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東西耿耿於懷。
滿足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境界? 什麼樣的人生可以稱得上滿足? 可能這個『滿足』只是在別人的眼裡,別人覺得你這樣子該滿足了,而不是你自己覺得我很滿足了。應該很少人會對自己的生活或是人生說一聲滿足了,更多的是覺得哪裡還有欠缺,哪裡還有遺憾。這也並不全是人的貪心不知足,有些人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每次自己完成一件事,總覺得其實自己還能在哪方面加強一些,還能做的更好,有些就純屬是欲望沒有止境,就更不會有滿足的感覺。
其實說老了可以偷閒,也要看老人想過什麼樣的養老生活。確實老人家不用再去為了生活打拼,但是會覺得自己有些興趣愛好都因為早年的工作耽擱了,那老年再回大學上課,或報名圍棋、太極、高爾夫、國畫、書法等興趣班,某一方面滿足了,又開啟了新的目標和人生價值,這不是很好嗎? 保持追求的目標,反而活得精神抖擻,神輕氣爽,有些覺得自己身體還行,老當益壯,繼續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打拼的也有。有些人忙碌慣了,你讓他什麼也不做,去靜下來純休閒,他會很不習慣,他喜歡的就是體現自己的價值,只要是自己發自真心的,覺得順心就好。
俗話話說:「知足常樂。」這裡「知足」主要是指對個人的生活滿足,對個人的名利、地位,個人的家庭生活要知足。對個人利益總是不滿足,得隴望蜀,人心不足蛇吞象,那就會自尋煩惱。當然「知足」與「不知足」也是相對的,對個人利益、對工作、對事業要知足,但對學習新知或學道修道應該永不知足,要不斷進步。
西哲說:「世上沒有十全十美之物,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一個人生活在世上要心胸豁達,遇到不順心的事要會轉念,才能想得開心,不要鑽牛角尖,不要一條道路跑到黑。正如本文所說,古人認為「處處有路通長安」,恰如現今所認知「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執著,換一種思維方式,會別有一番天地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