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只是一面鏡子 scaled

有時候,我聽其他小學生的家長說,孩子一回到家,就會幾哩呱啦說個沒完,拼命分享一天之中,學校裡發生的大小事,這令我挺羨慕的!因為,我家女兒好像不太主動講學校的事;我問多了,她會「嗯嗯啊啊」敷衍帶過,有時還會露出厭煩的表情(有點像青少年……)我的內心有些失落,這不是我期待中親子互動的模樣。但又突然想起:「小時候的我,不也是這樣嗎?」

「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這句話,你一定不陌生。直到最近,我才真正感受到,那面鏡子,不只是映照;它還讓我和童年的自己,再次相逢。

回到我對女兒的觀察,她不喜歡被問太多,常對我的關心感到不耐煩。她偏食、食量小,吃個飯痛苦萬分。她內向、慢熟,觀望許久才會行動,有自己的節奏與堅持。就連問她簡單的問題,也要等個好幾秒,才會淡淡地回應。

一開始,我忍不住著急:
「怎麼都不說清楚?」
「怎麼那麼挑?」
「怎麼那麼慢?」
「哪裡來的龜毛小孩?」

我突然驚覺,這些景象,我似曾相識。不能說完全一模一樣,卻是我小時候八成的翻版。原來,她不是故意「針對我」,她只是「太像我」。那一刻,我像被什麼輕輕敲了一下。會不會,我對孩子的急躁,其實是我從沒好好接納過,那個童年時的自己。我從沒允許自己慢一點、挑一點、安靜一點;也從沒被好好地問過:「你在想什麼?」或「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當女兒出現這副德性時,我下意識地想糾正她。但真正需要被鬆動的,是我對自己的標準。當我想接住孩子,得先回頭接住自己。

有時候,我們會說:「這孩子到底是誰生的,一點都不像我?」究竟,孩子的個性像你,比較好,還是不像你,比較好呢?你會說:「當然是——好的像我,壞的不要像我。」事實是,不管好的壞的,都是你生的,你養的。一樣地,那些存在你身上,不管你喜歡的、不喜歡的,都是你的;你得覺察、承認、允許並接納它們的存在。

在教養的路上,我們常常以為是在陪孩子長大;事實上,卻是童年的自己,坐著時光機前來,問你一句:「現在,你願意好好善待我一點了嗎?」孩子不只是一面鏡子,還是一面照妖鏡。他讓你看見,原來你對孩子的方式,就是對待自己的方式;你選擇如何與孩子相處,也是你與自己相處的模樣。在孩子面前,我們赤裸裸、光溜溜,無所遁形。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文章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APY31Lpn/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