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6(六)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74
合理可作,小利莫爭。
【譯文】合情合理的事可以做,蠅頭小利就不要再去爭奪了。
●【賞析】
一個人若想收獲成功,不下一些苦功是不行的,但是下苦功的同時還要遵守社會和自然的規律,方向錯誤往往不僅得不到想要的結果,而且還會使自己陷入困境。同時,眼光要放長遠一些,不要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爭得你死我活。
符合道德規範、合理的事情就去做,不要為了微小的利益而爭執不休。
「合理可作」指的是,只要是合乎情理、合乎道德的事情,就應該去做,不要猶豫或推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樣是強調行動的正當性和必要性,鼓勵人們積極行善道,參與有益於社會的活動。
「小利莫爭」則強調,不要為了微不足道的利益而斤斤計較,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因此傷了和氣,影響到大局。 這句話告誡人們要眼光放遠,不要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價值。
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在行動時要注重原則,追求長遠利益,不要因小失大,因小失義。它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義」、「利」觀念的平衡,以及對大局觀的重視。
《論語·里仁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富貴是人人希望獲得的,但若不依循正道,就是獲得,也不會接受留戀。貧窮低賤是人人所厭惡的,但若不是用正道的方式擺脫,也不會逃避。君子若離開仁道,他怎能稱得上是君子呢?君子在任何時刻也不會違背仁道,無論是一頓飯的片刻功夫,或是倉促匆忙的時候,或是顛沛流離的時候,都不能違背正道。」
孔子的「道」乃仁義之道,無論是貧窮或是富貴,都要持守。這也是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基督使徒保羅也曾這樣說:「我已經學會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腓四10-11)所以君子不一定是富裕的。能在人生道路上分辨出合於道與義則取,不合則不取,這種認道而行的精神,才能走在正道上,不忮不求,無欲則剛,光明磊落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