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教分壇幸福家庭營於今(2025年)7月20日,邀請陳姵璇諮商心理師主講「幸福定格」。課程開始前由帶班邱義文壇主帶唱《但願》、《感恩道場》、《把未來點亮》,透過善曲解開生命之光,安住在幸福時刻。

陳講師首先以「幸福感」引導我們思考什麼是幸福,班員透過照片、信件等物品或是口述的方式,各別分享自己的「幸福小物」。講師提到幸福是一個很主觀的感受,而讓人們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是來自與他人建立的深厚情感連結,與身心靈的平安與富足。

每年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是台灣宗教界的一大盛典,無論是傳統民間信仰,還是濟公老師,當我們心中有信仰時,腳下就有力量。陳講師以輕黏土將「信仰」此抽象概念給具象化,也讓我們回歸赤子之心,去找到什麼樣的力量,驅動我們往前邁進,成為未來行動的意義。

負責經理洪慧玲點傳師慈悲:「無極圈象徵著根的力量,也是諸天仙佛菩薩傳道的本意,我們在聖凡之間所效法的就是菩薩的行誼,處事依道而行,歸於正道。」

伴侶之間的互動質量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健康,陳講師引用台劇《忘了我記得》中,演員謝盈萱與霍建華爭吵的片段,來說明情緒耗竭的原因。當二個人處在你追我逃的循環當中,對於彼此而言是一種傷害與內耗,也形成不舒服的關係,反覆發生確認關係、逃避關係的相處類型。

陳講師提醒我們,婚姻的特質是「練習慈悲」,先慈悲自己的焦慮與不安全感,再來理解他人的迴避,當我們帶著童年的傷痕進入關係時,只會讓關係更受傷。

然而懂讀自己需要反覆練習,讀懂對方的「非語言訊息」更是親密關係能暢通的關鍵,因此陳講師藉由「一起創造公共空間」的繪畫,讓二人在關係當中試著停、看、聽,解讀對方的肢體語言與眼神,來繪出客廳的空間。

三組的分享裡,各別代表三種不同的互動形態,有累積20年友誼的絕佳默契,全權交由先生主導,或以太太為主體而完成的作品。讓關係在親密與自主之間維繫恰當的平衡,而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達到雙方皆感到自在的狀態。今天陳講師也留一份回家功課,「給2028年的自己寫一封信」,並由文書於明年七月寄給班員。

課程最後邀請輔導經理李晏林點傳師結語,李點傳師慈悲:「心理幸福感來自本自具足的本性,幸福與人生覺醒就在一念之間,幸福感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境遇,都能回到仙佛身邊。面對親人離世的傷痛,必然會經過一段茫然的歷程,藉由修辦道讓我們時時回歸,明白靈性的不生不滅,才能從『畏懼孤獨』到『超越孤獨』進而『享受孤獨』。情緒的幸福則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也就是共情的基礎上,期許每個人都能將眼前的幸福升華為靈魂的幸福,做自己與他人生命中的貴人。」

20250720 幸福定格1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2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3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4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5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6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7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8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9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0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1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2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3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4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5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6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7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8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19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20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21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22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23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24 0 0
20250720 幸福定格25 0 0

◎本月課程主題是「幸福定格」,常見對此主題的定義是婚姻關係的經營,陳講師從心理學基礎理論到透過手作等方式,深入淺出的引導班員去思考愛的本質,與婚姻相處等多個面向。

同時也點出主題的真實意涵,乃是「定在本心、格除妄心,就會幸福」,讓幸福不拘限在親密關係的經營上,也包含了個體在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連結。回歸生命的本源,格去心物來調整溝通姿態,才能維繫好一段理想的關係。

圖/文:宏教分壇 幸福家庭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