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2(六)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81
一人有慶,兆民咸賴。
【註釋】
(1)一人:領導者,特指天子。
(2)慶:《詩傳》云:「善也。」指善績、善政。
(3)兆民咸賴:指廣大民眾。「兆」是萬億,極言其多。「咸」是都。「賴」是依靠。
【譯文】一個領導者做出了善政,許多人都會對他有所依賴。
●【賞析】
「一人有慶,兆民咸賴」一語出自《尚書》:「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原意是天子行了善政,老百姓都會跟著受益。孔安國注疏將其闡釋為「天子有善則兆民賴之,其乃安寧長久之道。」簡單的說,就是領導者行德政,百姓就能安居樂業,國家就能長久的繁榮昌盛。
《傅子 安民》中說:「仁人在位,長為天下所歸者,無他也,善為天下興利而已矣。」古代君子立志往往追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一個統治者,他的一舉一動常常關乎許多人的命運。因此,領導的角色是不容忽視的,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對當政者的要求,也是人民的祈願。
這句話也是強調領導者施行善政的重要性,以及君王德行對百姓福祉的重大影響。它表達了「上行下效」的思想,認為施政者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命運。在古代,這句話常常用來頌揚君王的德政,也用來勸諫君王要施行仁政。這句話也體現了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理念,將百姓的福祉放在重要的位置。
【傳奇人物】丁龍創立美國第一所大學漢學系
古代只有君王將相可以造福百姓也可以虐民,唯有德者才能得天助,但是在現代,有一為不識字的人居然可以創立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那人叫做丁龍。他祖上都是不識字的農民,但是祖傳忠厚為本,師長所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意思是為人要能有君之德,能造福他人;有親之慈,能扶助親族;有師之德,能教育子弟。
丁龍於清末民初移民到美國作鐵路工人,後被一位大老闆雇用為傭,在家服務,老闆脾氣很壞,許多人都被罵跑了,丁龍也不例外,後來聽說老闆家失火,只有丁龍基於曾經服務過的親情,回去幫忙救火,老闆很感動,又重新雇用他,因為他的親情,老闆很信任他,問他的父親一定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回說不識字,又問祖父一定是很有學問,也回說不識字。老闆才知道祖傳家風就是傳承到子女的生活信念。
後來丁龍年紀大了,他找老闆說,這是我一生的積蓄,我的心願是要把中華文化推廣到美國,無論是華人或西洋人都可以來學習,請老闆幫我完成這個心願。老闆非常震驚,丁龍是個低收入的工人階級,他可以拿出所有的積蓄要完成興學的心願,老闆自覺自己不可能做到拿出所有的積蓄來辦公益,他手底下的工人作到了。老闆答應了,丁龍的錢當然不夠,但是他的精神感動老闆全力支持他,於是哥倫比亞大學真的成立漢學系,作育英才,傳承中華深厚的忠孝仁義之文化精神於美國甚至歐洲,淵遠流長。這就是「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的表率。
《孝經·開宗明義第一章》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曾子紀錄孔子論述之《孝經》即是自天子以至於諸侯、士大夫都能以孝順父母達於敬愛百姓,作為治國理念,則國無不治,民無不感佩,上下一心,國強民富。
我們看了丁龍的故事,可以做為自己的榜樣,每一個人都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能以身作則,作好自己的本分,將忠孝仁義傳承下去,就不失為人之道,更為天地立心。「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詩經·大雅·文王》說:「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祖先的教誨,並努力踐行先人的美德。」這就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