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31(日)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210
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
【譯文】
不遠千里送一根鵝毛,禮物雖輕,情誼卻很深重。
●【賞析】
俗語云:「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為何?鵝毛為何很重呢?無他,千里耳。跨越千山萬水,奔赴千里,送什麼東西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份艱難。是故不是鵝毛重,而是艱難重。這份艱難,已經凸顯出情義之重了。
【歷史典故】唐朝緬伯高獻鵝毛:
唐太宗時期,西南回紇國(今雲南境內,是大唐的藩屬國)土司緬氏派使者緬伯高進貢一批珍寶,其中最珍貴的是一隻罕見的珍禽—白天鵝。一路上,緬伯高對白天鵝精心照料,親自餵水餵食,一刻也不敢怠慢。這天,緬伯高來到沔陽湖(即湖北仙桃境內的排湖)邊,只見白天鵝伸長脖子,張著嘴巴,吃力地喘息著,緬伯高心中不忍,便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牠喝了個痛快。
誰知白天鵝喝足了水,合頸一搧翅膀,「撲喇喇」一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一撲,只撿到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眼睜睜看著牠飛得無影無蹤。這可把緬伯高急壞了,他捧著幾根雪白的鵝毛,坐在湖邊嚎啕大哭。可是哭也不能解決問題,他要是不去長安,唐太宗怪罪下來,土司也饒不了他。
思前想後,緬伯高決定繼續東行,他拿出一塊潔白的綢子,小心翼翼地把鵝毛包好,又在綢子上題了一首詩:「天鵝貢唐朝,山重路遠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帶著珠寶和鵝毛,披星戴月,不辭勞苦,不久到了長安。唐太宗接見了緬伯高,緬伯高獻上鵝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詩,又聽了緬伯高的訴說,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賞賜了他,並回贈絲綢、茶葉、玉器等中原特產給回紇國。此後「千里送鵝毛」便用來比喻禮物雖輕微,但所表達的情意卻十分深厚,也可用作送禮時的謙詞。
之後宋.歐陽修的《梅聖俞寄銀杏》詩云:「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備註〕銀杏在現代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收到禮物的嘉賓一定會非常開心而不覺其微薄呢!
宋.黃庭堅《長句謝陳適用惠送吳南雄所贈紙》詩云:「千里鵝毛意不輕,瘴衣腥膩北歸客。」
宋‧蘇軾《揚州以土物寄少游》詩云:「且同千里寄鵝毛,何用孜孜飲麇鹿」,以上皆是此意應用之名句。
送禮在今日的社會卻是一門真學問,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太輕人家覺得你不夠誠意,太重又覺得你意有所圖而不敢收,要送得恰到好處,才能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