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5(一)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225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
【譯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都有自己的主見。口裡說出來,不如親身經歷過,耳朵聽到的,不如親眼所見。
●【賞析】對於一件事情的見解,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見。但「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凡事要親身經歷過,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社會之所以豐富多彩,是因為社會是由人所構成的,而人因出生的環境、背景、教育、工作、交友等因素而各不相同,導致每個人的觀念不同。所以在同一個議題上,他們的觀察角度不同,態度也不盡相同。
對某些人、某些事,總會流傳出各種閒言閒語,不論其是真是假,人們往往都選擇去相信它,並誇大其辭,把它加以擴大流傳。人沒有親眼見到,但好奇心總是不斷驅使他去打聽、宣傳。社會上所發生的事其實是複雜的,要瞭解到事情的真相,並不容易,道聼塗説是不足為憑的,只有親自去調查、去體驗才能得到事情的真相。但是就算是親自去調查,所得到的資訊是正確的嗎? 卻也無從考證。
台語有句俗話說:「看到一個影子,生出一個兒子」,這句話正是說明了一個人捕風捉影的想像力超級豐富。看到一個影子閃過,就想像有人偷溜進人家的門,到裡面不知怎麼鬼混,最後生出一個小孩…。人言可畏呀!
凡事能有一點理性及事實的根據再去做評論會比較中肯,如果能不去討論,總比口沫橫飛惹得大家群起而攻之,不是更清幽嗎?
所謂:「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親耳所聞、親眼所見都不一定是真實的,何況是路邊的小道消息,能有什麼裨益?有什麼營養?不聽也罷!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有一天急匆匆地趕來要告訴老師一個消息,蘇格拉底制止他說:「你要說的這件事,是善意的嗎?」學生回說好像不是。蘇格拉底再問:「是真實的嗎?」學生輕聲說:「我是聽來的,不知道真假。」蘇格拉底又問:「這件事是重要的嗎?」學生懦懦的說:「一點也不重要。」蘇格拉底回學生說:「既然這樣,就不必說了吧!」所以西元前400年,蘇格拉底就告訴我們說話前要三個篩子先篩過再講,三個篩子就是:「真實、善意、重要」。
蘇格拉底相信「理想存在於一個只有智者才能了解的世界」,因此身處於一個事事講求證據的現代人,不要再聽是非、講是非、傳是非,不做是非人,不說是非話!做一個有為有守,實實在在的人,才是光明磊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