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923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712先聖語錄 01

2025/09/23(二)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233
官有公法,民有私約。

【譯文】國家有國家的法律,民間自有民間的契約。
●【賞析】
社會生活有一定的法則,不管是國法還是民約,其實都是人們行為的一種約束,同時也是一種合理的規範,以防止不理性、不道德的禍害發生,更是儒家思想「絜矩之道」重現的基礎。

以前的社會,誠如孔子所言「民無信不立」的價值觀,互相的約定是「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出來的話像九座鼎一樣的沉著穩當,不可撼動;一句話、一個承諾說出口,連四匹跑馬拉的馬車都追不回來,是多麼的有力道。隨著時代及人心的變化,逐漸的,說話不算話,必須要「白紙寫黑字」寫好雙方的約定事項,再畫押、蓋手印、蓋圖章,有中間具保人才勉強算數。

現在的民法,針對雙方私人間的契約,也涵蓋了口頭契約,但須有人作證;文字契約,簽名蓋章均可。當然有些重大的契約例如遺囑,最好有公證律師做後續的執行或到法院公證,才能產生效力,沒有再訴訟的疑慮。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有一筆海外資產—瑞士銀行400億元,就是因為王老先生有明確的文字指示,並透過律師執行,說明本人離世之後,不得列入遺產分配,絕不可留給子女,每年初必須匯出一定金額到指定醫院,做為全世界弱勢兒童癌症治療基金之用途。此舉讓眾多子女只能偃旗息鼓、鳴金收兵,放棄念想,不再追討。

《孟子·離婁上》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魯班)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圓是規,方是矩,規者,正圓之器;矩是古代畫直角方形的工具,引申為法度。代表各種形狀、各種行為的標準。
孔子曾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即年過七十,任何行為都不會逾越本分。

法規尺度是社會和人類發展的前提,是人類透過數千年的發展,經歷了無數的血淚交織才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公法也好,私約也罷,其職責都是要維護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只有知法、守法,維護法律的尊嚴,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

自由是給守法的人的生活秩序,自由是不侵犯他人的權益,自由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隱私。國家的憲法是保護每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權與生命財產的安全,遵守相關的法律,是人民的義務也是最好的保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