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4(三)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234
閒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註釋】⑴抱佛腳:比喻懇求佛祖保佑。
【譯文】平常無事的時候不燒香敬佛,緊急關頭時卻想要求佛祖保佑。
●【賞析】
「閒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意思是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時才去懇求,恐難有好的效果。我們在人際互動中目的性不要太強,平時要常聯繫,逢年過節打個電話,發個Line問候一聲,不要等有事才想起人家。古語說:「豫則立,不豫則廢」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平時不善於規劃,倉促上陣,就會錯誤百出。
【原來如此】
相傳古時在雲南之南的一個國家,官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有犯了罪而應處死刑的人,即將被逮捕時,就趕快跑到寺廟中抱住佛腳悔過,表示願意當和尚,改過自新,痛改前非,於是官府就赦免了他的罪。
諺語:「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這個國家的和尚來到中國傳教時傳過來的。所以後來大家就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來表示平日不準備,事到臨頭才倉皇補救。
另外還有一則關於抱佛腳的趣事:
宋朝的王安石推行新政失敗後,被迫引退,告老還鄉。有一天,他和幾個客人閒談,恰好談到佛經,王安石忽然有感而發地說:「我老了,該去跟和尚作伴了」,並且隨口吟了一句詩:「投老欲依僧」。這時候旁邊忽然有人接了一句:「急來抱佛腳。」
王安石聽了有點不高興地說:「我這『投老欲依僧』是一句古詩!」那個人說:「我這『急來抱佛腳』是一句諺語。你那一句去掉『投』(頭),我這一句去掉『腳』,不就成了『老欲依僧,急來抱佛』,這不是一個妙對嗎?」在場的人都笑開了,王安石也不覺莞爾。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句話用在學界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學生的責任就是好好學習,學校的功課很多元化,也允許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一些其他課程,或有的學生選擇參加社團,學習和交友活動就更廣泛,因此有些同學太熱衷於課外活動,反而忽略了重要的必修課程。等到學期中或學期末的考試快到了才緊張起來,每天匆匆忙忙趕去圖書館或清靜的咖啡館讀書,這就是典型的平時不肯用功,考前大傷腦筋的「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考完試又去忙其他的活動了,實在是錯誤的學習態度。
要有良好的生活規劃、工作計劃或學習進程安排,每日照表抄課、按時完成進度,如有差池,一兩日內補起來相對容易得多。有些小學生暑假結束前幾天都是哭鬧中度過,因為累積兩個月的暑假作業幾天之內趕不完,不是要哭著拜託哥哥姐姐幫忙,就是被父母親責備,以懊喪惶恐之心迎接開學。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以萬分後悔的心情暗自發願,下次暑假一定要每天寫功課,甚至要超前完成,才能開心地去玩…。希望明年暑假別忘了這個願呀!
出社會工作也是一樣,每個職位有個別的職責、權限及績效考核方式,如果心存僥倖或想混水摸魚、偷懶懈怠,最後的結果不是被裁員就是被資遣的下場。
所謂「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功德都是每天較踏實地的做所累積而來的。
唐代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的《百丈清規》,其中有一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意為一天不勞動務農,一天就不吃飯。勞動不但是生產糧食的生存所須,更是修行的精神。但是弟子們體恤懷海禪師已經94高齡仍堅持農作,有一天就偷偷把禪師的農具藏起來,禪師找不到鋤頭,當天就開始絕食,因為他要遵行他自己訂的清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看到師父絕食的決心,弟子們又偷偷把鋤頭給放在原位了。這真是很感動人心的老實修道風範及師徒情誼,值得我們作為效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