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1011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730先聖語錄 01

2025/10/11(六)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251
好學者則庶民之子為公卿,
不好學者則公卿之子為庶民。

【譯文】好學的人即使是平民之子,將來也可以當大官;不好學的人即使是公侯之子,日後也會落魄成為平民的。
●【賞析】
學習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金鑰匙,無論有什麼樣的宏圖大志,也不管以後會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要從眼前做起,從學習中獲得真知。財富固然可以繼承,但是總是有用盡的一天;知識不能遺傳,但是可以受用終身。

這句賢文強調了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指出個人的命運與其勤奮好學的態度息息相關。教育與學習是個人晉升的關鍵,無論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學習,就有可能改變命運。個人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嚴謹、勤奮的學習態度。

【歷史人物1】勤奮好學的曾國藩
清朝重臣、名臣、功臣曾國藩,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生於清朝長沙府白楊坪,譜名傳豫,宗聖曾子七十世孫,湘軍創始人和領袖,也是中國近代重要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書法家、思想家、文學家、詩人、外交家、實業家、改革家、儒生,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晚清另一重臣李鴻章有師徒關係。

曾國藩為宗聖曾參之後世子孫,當然也承襲曾子的品行,孔子曾說:「參也魯」,意思是說曾參本性較遲鈍,但是抱道奉行,每日三省吾身,最後將孔子的真理大道傳楊後世。曾國藩因生性並不聰敏,完全靠苦讀出身。曾經有一天半夜苦讀一部經典,致使躲在屋樑上的小偷無法忍耐,跳下來不屑的說:「我都聽到會背了,怎麼您還不會背呢?」說罷揚長而去。

曾國藩的家書,多有給弟弟子姪的信,其中對九弟國荃的期勉尤大,國荃能共同承擔湘軍協訓及位列朝廷重臣,長兄之家書訓勉功不可沒。
曾國藩重視孝悌和睦的倫理,家書中有:「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他身為家之長子、族之長孫,對弟弟及侄輩的教導不遺餘力,有時因年齡差距也需身兼父親的腳色,大家都謹遵教誨,其家書家訓惠澤九代子孫,打破「盛不過三代」的魔咒,實有以致之。

【歷史人物】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三歲喪父,靠寡母扶養長大,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但是孔子很早就立志向學,學周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其禮儀是各國君所欽敬的,魯君禮請孔子主掌太廟之禮。孔子三十歲就招收全國各地菁英於門下,有教無類,作育英才,其子弟均為各國推薦輔佐政事,甚為搶手,可說是「為政以德」的教育學府與政治家搖籃。孔子的敏學仁德家風傳承到現代已超過80代,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孔垂長先生,是孔子弟79代嫡長孫,並活躍於海峽兩岸與推動海外儒學交流。
而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先生曾任中華民國第七任考試院長,歷任輔仁、東吳、中興大學等教授及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國大代表等職,後成為第一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可見少也賤,能做鄙事的孔子,因立志向學,廢寢忘食、身體力行,故能被世人所推崇,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受歷代皇帝加封,配享太廟,受萬代稱頌,德澤遺惠八十代子孫至今未歇。

我們現在人人有受教育的環境,應好好把握時間,無論年齡、身家背景,接受正規教育也好,補教、夜校、職校也好,能夠學習聖賢經典及一技之長,將終生受用無窮。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