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2025年09月17日萍江竹刊電子報)

此書已出版(封面圖如上)

八、寒山問拾得

佛教有一本《寒山拾得問對錄》,是很有名的修道書籍,很適合做為我們修道的模範。

「寒山」是唐太宗貞觀時期的僧侶,能作詩,隱居於浙江天台山的寒巖洞(寒山),人稱「寒山」,又稱「寒山子」或「貧子」。

「拾得」是一個棄兒,國清寺豐干禪師外出拾回,故稱「拾得」,後來出家,成為國清寺的和尚,掌管食堂香燈。

寒山與天台國清寺的拾得是至交,兩人常結伴雲遊四方,喜愛吟詩作偈。拾得後來待在廚房做雜務,常把殘食盛放竹筒裡,讓寒山帶回充飢。

據說,寒山和拾得兩人曾入主蘇州普明院,廣興佛法。後來普明院改名為「寒山寺」以紀念之。

《寒山拾得問對錄》原文如下: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原文翻譯: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怎樣。」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處事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說:「我曾經看過一首彌勒菩薩偈語,我念給你聽: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忍辱」是一種修行,稱為「忍辱波羅蜜」。忍耐的時候是痛苦的,但結果卻是美好的。不論是對外在的逆境、內在的煩惱或是外在的災難,都要忍。「忍辱」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生存智慧,一種明心見性的修行。「忍辱」不是軟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心靈超越的處世哲學。如果能夠體會彌勒菩薩詩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事秘訣。

(續下期)
◎呂冬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