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3(一) ●一日一箴言
《朱子家訓》:13
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註釋】潤寡:「潤」是修飾、潤飾,此處理解為「增添使豐盈」的意思,「寡」是少的意思。
【譯文】叔姪甥舅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莊嚴。
●【賞析】此句說明了處理家庭關係的準則。
「分多潤寡」:意指富裕的要幫助貧困的。即親屬之間應互相扶持,特別是經濟上要懂得救助處於困境的親人,讓人感受到親情的溫馨。
「法肅辭嚴」:
·法肅:指法規必須嚴肅,禮儀要嚴謹。
·辭嚴:指言辭要嚴肅、莊重,不可隨意輕慢。
在家庭內部,長幼之間應當有明確的禮法規矩,言談舉止也要莊重,才能維持家庭的秩序與尊嚴。
自古以來一直維持大家庭的生活模式,祖父母下來的子姪輩,一定是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代、五代同堂,互相以排行來認親,輩分不會亂,就能長幼有序。台語有「柱子內」之認同感,以血緣來說就有堂/表兄弟之分,堂兄弟一定是住在一起的,很親。
因為都是同一個祖父母,互相都有通財之義,比較富有的會去幫助比較困難的親人,讓困難的家人感受大家庭裡其他親族的溫情,所以潤寡其實就是多協助、多關懷較貧窮的人,讓他感受到溫暖。
【民間故事】
古時有位讀書人名叫張士選,父母早亡,由叔嬸帶大,他長大後叔叔說:「祖上留下的財產,我要分成兩分,一人一份。」因叔叔有七個兒子,張士選就說:「不行,叔叔要分成八份,我和各位堂兄弟一起分。」但是叔叔說:「不行,你代表你父親,一人一份。」張士選更堅持分成八份,因為他感受到叔叔嬸嬸的溫馨教養,還要想方設法籌措他的讀書所需,教養的恩德更甚於父母。最後還是分成八份,所有堂兄弟都分到一份。 後來他進京趕考,在客棧裡有一位很會看相的相士對他說:「你滿臉的陰騭紋,一定會考上功名。」果然高中進士,光榮返鄉。這就是不貪求、不計較、分多潤寡所累積的厚德,受上天眷顧,十七歲就考上進士。
陰騭紋就是臉上帶著太和之氣、溫暖和善有德行之氣,正是「養喜神是招福之本」,永遠保持自己心境平和,無殺氣、傲氣、脾氣、銳氣,才能「去殺機為遠禍之方」!
晚清名臣曾國藩於家書中也曾提到:「兄弟和睦,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若深知此理,則富不與貧爭,長不與幼奪,彼此眷顧親情,互相扶持,則福澤必長。
「孝悌是恩田、是敬田、是人生的大福田」,我們都有在孝養父母、尊重長輩兄弟,修很厚的福德,所以人生不會吃虧的。
家道要興盛,首先要有良好的家規,而家規要好,必然要長者及父母以身作則開始行踐,自然上行下效,蔚為家風。幾千年來所有為人父母、為人長輩者,都是這個態度,都有這個責任感,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給他們好的形象。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謹慎、嚴謹,都要做好榜樣。那這樣我們就沒有白學《朱子治家格言》, 也能對得起朱柏廬先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