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之所以沒有辦法貫徹始終,發現是因為目標不夠明確,或者…不夠想要。

◆點傳師:「人身難得,今生要不要成佛?」台下紛紛舉起顫抖的手,舉手與沒有舉手的各占一半。

◆入道以來,今年,是後學自覺造罪最深重的一年。
有許多的事情開始不願意忍了,有話直說、有氣直發,拋開過去經歷中的檢討與自責所致的抑鬱和不自信,在學習「愛自己」的過程中,迷失了。

2025年10月10到10月12日,參加了總壇大懺悔班,深感與這場法會相見恨晚。
因自己在2022年因為染疫而錯過這場殊勝的法會,暗想如果當年就參加,還會有今天的樣子嗎?

黃也甄 scaled

◎不知「道」確實可怕,修了道,還要做「道」,知行合一實在不容易。

◆這三天非常的殊勝,上天加持7分,自我努力3分,實在有感。
後學心想,要多麼的放下、要對自己以及上天有多大的肯定,才能在台上侃侃而談自己的經歷;點傳師的風骨及講師的道氣啟迪我們,每一堂課都滿滿收穫與警醒。
不過,任何我們認為是錯誤的相遇,其實都是最對的相遇。我們所認為的相見恨晚,都是最好的安排。「因有過痛,才有所悟」,也才會在心中燃起─真心嚮往的目標,改變才會真正發生。

◎鈴木俊隆在《禪者的初心》裡說:所謂初心,即初學者的心。回想剛入道的時候,對道理的真切、對學習的殷切、對自我要求的嚴謹,時間一點一滴地過著,初發心也一點一滴的散去,經過這場洗滌,找回了初心。三天法會結束後,回到紅塵是啟程。

◆班後至今已隔一個月,這份初心,又隨著生活的起伏,跟著動蕩著,改變實在不容易,不過修道不就是這樣嗎?
在不清靜的當中,調整心境,將走歪的路,再慢慢的挪回來。

人生本不會因為結束課程,就沒有後果、沒有考驗;不會因為求了道,就沒有災難、苦難,反而因此而有更多的試煉,能讓我們在仙佛給我們的保護傘底下,學習用更清明的心,去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反應、情緒、想法;學習在情緒來的時候接納它,同時也接納他人的行為。
每一個過失,背後都有一個欲求,或者…委屈。自己是這樣,換個角度想,別人也是一樣的。

◎「難的事情,做成了是能力;嚥不下這口氣,嚥下去是胸懷。」是後學自身的功課。
將抱怨化為抱愿,真正心裡的目標立起來,才會真正為了這個目標─難忍能忍。

常問自己,立愿的原因是甚麼呢?
心裡真正的想要的是甚麼、又為什麼呢?
沒有這個,日子能過嗎?
有了這個,日子就好過嗎?

◎尊勇區 黃也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