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20(四) ●一日一箴言
《朱子家訓》:30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註釋】⑴守分:安分,守本分。
⑵庶乎:近似,差不多。
【譯文】我們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如果能夠這樣做人,那就差不多和聖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賞析】
此句強調了一種順應天命、安守本分的處世態度,不要過於追求外在的東西,而是要注重內心的修養,能夠做到就已經是人生的極高境界了。
「守分安命」:我們每個人身處的各種角色,都各有其本分。父慈,慈是本分;子孝,孝是本分;兄友弟恭,哥哥要友愛弟弟,弟弟要恭敬哥哥,這是本分;君仁臣忠,在上位者要有仁德,在下位者要有忠誠,這是本分;夫義婦賢,長惠幼順,朋友有信,這都是我們的本分。守本分,良心安,所以「安命」,自然心安理得,生活順遂,無煩無憂。
「順時聽天」:順著大趨勢、大時代的潮流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和運氣、運勢,社會有、團體有、企業有、國家也有。例如現在倡導環保救地球,我們就要節約能源,不浪費,不鋪張,愛惜生命、物命,出門多乘大眾運輸工具,少用私人轎車,有的人要擺闊,出門搭乘自己的豪華遊艇、私人飛機去旅遊,耗油耗電不說還製造噪音、大量垃圾,無視於環境保護,這是違反大趨勢,終要被譴責與鄙視。
又如現在提倡儒家仁恕思想,提倡五常:仁義禮智信,我們要好好把心歇下,安住於仁邦,「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修己化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多培養才德兼備的年輕人,才能更有效的把儒家思想傳延下去,創造更豐饒、富庶、謙恭和平的禮義之邦。
晚清禁菸大臣林則徐告誡子孫的《十無益》中曾說:「時運不通,妄求無益」,這是強調順應時勢,且能實事求是的重要。
《十無益》: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不孝父母,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許多人都會感嘆說:「我就是時運不濟,才會落魄到如此地步」,其實「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對應之策有三:
◎提升自我:在時機未到時,應該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能力和修養上。
◎等待時機:要學會等待和把握時機,當條件成熟時要努力爭取,效果會更好。
◎順應規律:自己主觀願望要與客觀現實相應,順應客觀環境與規律辦事。
如此則能順應時勢,時勢創造英雄,成就人生的使命,可說是接近聖賢的人生理念了。
●《朱子家訓》簡介:
《朱子家訓》又稱《治家格言》或《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4字,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為歷代儒客尊崇,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朱子家訓》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
《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將中國數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代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一提到朱子,很多人第一反應為宋朝朱熹,因為朱熹亦有一篇《朱子家訓》,然而明末清初的朱柏廬,名氣雖不如朱熹,但僅就兩篇《朱子家訓》而言,論知名度、流傳渡、經典程度而言,朱用純的這篇治家格言,遠勝於朱熹所寫。這篇家訓可說是為人處世的準則,篇幅雖短,卻句句箴言,實為童蒙養正所必讀之教本。
●《朱子家訓》作者簡介:
朱柏廬(1627-1698),名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今崑山市)。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學者,清順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禦清軍,城破,投河自盡。
朱柏廬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於仕途。清入關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教授學生,曾用精楷手書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並潛心程朱理學,主張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一時頗負盛名。
康熙間曾堅辭博學鴻詞之薦,後堅拒地方官舉薦的鄉飲大賓,康熙愛才雖多次徵召,然均為先生所拒。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康熙三十七年(西元1698年)染疾,臨終前囑咐弟子:「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愧疚集》和《毋欺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