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5(六) ●一日一箴言
《朱子家訓》:4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註釋】⑴流連:鋪張浪費,接連不斷。
【譯文】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宴請客人時也不要鋪張浪費,接連不斷。
●【賞析】
這句話告誡我們,在自我供養方面必須節儉,不可鋪張浪費;在宴請客人時也不應過分留戀,以免耗費過多精力和財力。它強調了適度與節制的重要性。
凡是個人的生活所需,力求簡樸節約,不可浪費,宴請客人的時候,不能毫無節制,或為了面子而硬充場面,過於豪華鋪張,流於奢侈浪費,也要注意用餐完應即早散離,不要閒聊逗留,耗費時間。
《呻吟語·卷一·禮集·存心》有云:「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ㄔˇ)則肆(ㄙˋ),肆則百惡俱縱。」
〔解釋〕勤儉了就有了約束,有約束了就會各種好事都做;奢侈就放肆,放肆則各種壞事都氾濫、放縱無止息。
宋儒季元衡《儉說》曰:「貪饕(ㄊㄠ)以招辱,不若儉而守廉。千請以犯義,不若儉而全節。侵牟以聚仇,不若儉而養福。放肆以逐欲,不若儉而安性。」皆要言也。
〔解釋〕貪婪貪吃會招來恥辱,不如節儉而堅守廉潔。多次請求而觸犯道義,不如節儉而保全氣節。侵奪剝削會招來仇恨,不如節儉而培養福氣。放縱自己去追逐欲望,不如節儉而安定心性。
南唐譚峭撰《化書》中也有幾句名言:「奢者富不足,儉者貧有餘;奢者心常貧,儉者心常富。」這些話,仔細推敲,不無哲理在茲。
〔解釋〕習於奢侈的人即使擁有很多財富也總覺得不夠,反而不如那些生活節儉的人,即使貧窮也能心靈滿足。前者總是追求無盡的物質,導致心靈永遠無法滿足,陷入貧瘠;後者則懂得「知足」,在能力範圍內過日子,因此心靈富足而常樂。
「儉」字,除了本身作「節省而不浪費」解釋之外,還要配合「儉穿、儉約、儉用、儉吃、儉省、儉樸、儉學」等詞,以加強儉的功能,擴大其範圍,將這個「儉」與「奢」形成強烈的對比,提高人們的警惕心。
以上觀之古聖先賢對儉與奢的見解,足見節儉能自我約束,進而促進善行;奢侈則放縱自我,導致惡行滋生。它告誡我們要崇尚節儉,遠離奢侈,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
星雲大師《菜根譚》云:「生產好似搖錢樹,節儉猶如聚寶盆。」這兩句話寓意很深的人生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