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31(五) ●一日一箴言
《朱子家訓》:10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譯文】不要貪不屬於你的財,不要喝太多酒。
●【賞析】此句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太過貪婪,要遏制自己的慾望。
延續前面幾句賢文訓勉,都是講簡樸之風,「儉於酬酢(ㄗㄨㄛˋ),可以養身息勞」,推辭許多應酬,可以避免過勞及過多的酒食,酒能傷身更能亂性,實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宏觀的因果論,辛勤工作例如播種、耕耘,必然會有收成,這是正財,用的心安理得;但是意外之財往往是非勞動所得或來路不明的財物,或中獎所得的獎金等情況,這些不是每日辛勤工作所得,就算得到也無法安心享用。你中獎了,勢必有人投入卻沒有中獎而產生了損失,又例如來路不明的財物,勢必有人損失一筆財物,被挪到這位仁兄的口袋,這些偏財都會產生不良的因果,不可不察呀!
人生能否累積財富,還有一個「緣」的條件,有人很努力,也很有才能,卻賺不了錢,這是因為他有「因」,卻沒有「緣」,就結不了「果」。
財佈施得財富,人能懂得積功累德,他就有財富的真因。能不能遇到好的緣,那還得要種因,種廣結善緣的好因,才能夠遇到很多好緣和人生的貴人。所以大自然當中,都不離因、緣、果這個自然的軌跡。
歷史中有一個人最能證明怎麼樣有財富,就是被稱為「財神」的陶朱公。他是春秋時候越國人,越王勾踐復國最大的功臣就是陶朱公,他名叫范蠡,後稱為陶朱公。他幫助越王復國,很會看人,他知道勾踐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富貴。他就帶著太太西施離開了, 隱姓埋名去做生意。他可以做一個大臣,也可以做一個很成功的生意人,這才是《論語》當中講「君子不器」,君子學到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他所能產生的對社會的用處,不是局限的。
陶朱公去做生意沒多久發了大財,他把它全部佈施又從小生意做起,又發了大財,又佈施掉,歷史當中記載「三聚財,三散財」,封他為財神,因為他明白創造財富的真因,就是「財佈施得財富」。
會理財的人,「仁者以財發身」,他用錢財去積陰德、積善行,然後自己的智慧、德行不斷地提升起來。「不仁者以身發財」,不仁慈的人,人生的追求就是不斷地賺錢,賺了一堆錢但是仁厚的心反而退喪掉了。
「財為五家共有」,世間的人一般都不大相信,錢是我的啊,哪五家共有呢?水災、火災、小偷強盜、貪官污吏/稅收、不肖子孫,這些都有可能讓我們的財富一下子減損很多。
宋朝名臣范仲淹貧苦的時候,有一天在一個寺廟讀書,發現一堆金子,他如如不動,把它就地埋好。他胸懷大志,當了宰相。他當時讀書的那個寺院向他化緣建設寺院,他馬上回覆,某一棵樹 向下挖多深就有一堆金子,可以用那個錢。 後來真的找到了,大家很佩服。面對這麼多的錢財,自己這麼貧困,毫不為之所動,這就是不貪的德行啊!
這一條家訓,告誡我們不可以貪求獲得意外之財,因為涉及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獲取財物,是違反道德與天理良心的事,絕不可為,會影響到家庭長久的昌盛與興衰。
至於「莫飲過量之酒」,莫就是勸諫我們不要做,我們學習聖賢教育,要形成判斷力,有智慧可以判斷是非、善惡、利害。什麼東西對自己有利,要懂得親近,懂得掌握;什麼事情對自己有害,確定要把它放下,要避開它,不能惹禍上身。這是知好歹,知利害。所以這些賢文,我們如能奉行,能讓人生避開很多災禍;
飲酒沒有節制的話,人就不理智了,不但傷身傷肝傷胃,喝醉了說錯話,醜態百出,胡鬧沒品,平時建立的形象完全毀了,同時讓家人父母擔心安危,則至為不孝。現在對酒駕的刑責月來越重,因為貪杯惡是,酒駕撞人以至死殘,造成多少家庭的離散哀戚,至為不仁不義,受社會大眾的唾棄。
《大智度論》列出了三十二條飲酒可能造成的過失。我們能深刻體會到龍樹菩薩的慈悲,這三十二條,主要就是人喝酒以後,就不懂得節制的後果。
一、心無節限: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二、財物虛竭:不努力工作,窮困潦倒。
三、眾病之門:傷身、傷肝、傷胃,引發各種病症。
四、鬥爭之本:與人衝突、相爭、殘殺。
五、裸露披跣(ㄒㄧㄢˇ),同於牛馬:穿衣不守禮節,裸露身體如同畜牲。
六、傞(ㄘㄨㄛ)舞罵咒,人所憎惡:亂跳亂罵,令人厭惡。
七、應得物而不得:喝酒損德,本來應該有的福報沒了。
八、已得物而遺失:已有的財物因喝酒迷迷糊糊而失去了。
九、匿事盡說,醒則追悔:隱密的事情酒醉胡說亂講,酒醒再來後悔就遲了。
十、醉中多失,醒則慚愧:醉中失態,醒來非常不好意思。
十一、身力軟弱:身體體質越來越差。
十二、面色變換:因傷身,臉色越來越差,亂發脾氣。
十三、心智迷惑:飲酒導致不理智,會喪失「智慧種」,殺生會喪失「慈悲種」。
十四、智慧蒙蔽:喝酒亂性,蒙蔽原本清明的智慧本性。
十五、不知敬父母:喝醉對父母忤逆不孝。
十六、不敬鬼神:舉頭三尺有神明,酒醉胡言亂語,觸怒鬼神。
十七、不知畏人言:失去恭敬心,不知要敬畏聖人的教誨,不尊重長官、工作夥伴。
十八、不知畏王法:酒醉失去理性,不畏法律還要觸犯法律。
十九、朋黨酗虐:狐群狗黨,酒肉朋友,最後通通犯法判刑。所謂:「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
二十、疏遠賢善:少有主動親近善良賢得的人。
廿一、 無慚愧:沒有自省慚愧的心。
廿二、 易暴怒:脾氣火氣大,容易生氣。
廿三、 不守六情:控制不住喜、怒、哀、樂、愛、欲等情緒。
廿四、縱色無度:放縱色慾,不知節制以至傷身。
廿五、恭人摒(ㄅㄧㄥˋ)棄:本來恭敬我們的人,漸漸失望而離開。
廿六、縱己放逸:做事狂妄不避諱。
廿七、俾(ㄅㄧˋ)晝作夜,事業都廢:晝夜喝醉,事業荒廢。
廿八、犯名教罪:名教即儒家教誨。酒後行為不合禮法,觸犯儒家倫理道德教育。
廿九、棄捨善法:放棄遵循善法去行善。
三十、遠離涅槃:遠離解脫之道,欲望越重,道業越無法成就。
卅一、種痴狂因:種下愚痴瘋狂的業因。
卅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身體毀壞,臨命終時,墮入惡道。
以上是龍樹菩薩所列之卅二條飲酒過量的壞處,最終的結局竟然是遠離涅槃、墮入惡道,太恐怖了!人人應遵守佛規禮節,斷除惡習,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楚楚修道,最後明明白白走上一條回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