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2(日) ●一日一箴言
《朱子家訓》:12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註釋】⑴乖舛(ㄔㄨㄢˇ):違背。
⑵消亡:滅亡;消失。
【譯文】對人刻薄而發家的,絕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
●【賞析】這句古訓告誡我們,以刻薄手段聚斂財富,無法長久維持,違背倫理道德,家庭很快就會衰敗。它強調了道德和倫理在家庭和社會中的重要性。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用刻薄的方式成就的家業或事業,不會維持長久,不可能久享,因為「造物所忌, 曰刻曰巧」,刻薄剛好跟「上天好生之德」相違背,「曰巧」,「巧」就是耍小聰明,小伎倆,所以厚道的人不會耍小聰明,反而對人很敦厚。財富的獲取必須符合道義,不義之財不會長久。
而「倫常乖舛」是在告訴我們家道的興衰關鍵,要厚德成家,不能刻薄成家。只要倫常關係乖舛,就違背了倫常之道,例如父子衝突,朱子治家格言講記有記載,夫妻無義,兄弟衝突,「立見消亡」,這個家隨時都有可能崩潰、敗壞。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天理倫常之理。
「精則薄,憨則厚,仁人為子孫造福,不為子孫謀福,謹家規倫常,崇儉樸耕讀,積仁厚陰德,此皆造福也。爭名利,廣田宅,此謀福也。造福者,淡而常,求福者,濃而短。」
〔解釋〕精明就會德薄,憨直則德厚。有仁德的人會為子孫培福造福而不會為子孫求福、謀取福分。恭敬遵守家規與倫理道德,崇尚節儉樸實耕種讀書,廣積仁德厚道陰功隱德,以上種種即是為子孫造福。而爭名奪利,廣置田產宅院,這是為子孫謀求福報。造福可以長長久久永享平淡安詳的生活,而求福謀福的人,子孫得到的福分很濃厚,但是也去得快。
其實人在這個社會中生活不容易。現在經營事業、教育子女、修身齊家都不容易。努力不一定會有好結果,所以方向一定要對。方向怎麼樣才會正確?是不斷放下習氣欲望,煩惱減輕,智慧就增長。欲望愈多,愈求不得,痛苦愈多。人生的價值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與靈性。「助人為樂,為善最樂」,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我們走對了,孩子跟我們才會有幸福的人生,這才是為孩子造福。
【儒家故事】
有一次魯國國君問孔子:「我的宮殿往右邊加蓋,會不會不吉祥?」孔子回答:「不會的。我告訴你最不吉祥的是『損人自益,身之不祥』。」損害別人,利益自己,這是損德的人生態度,會讓自己招禍。因為「天道好還」,「出乎爾者,反忽爾者。」損害別人,最後會回到自己身上。如同《大學》所說:「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罵人的惡報會回到自身,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富,最後一定留不住,還會招來災禍。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倫常即五倫關係,君臣(主管與下屬)、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身為父兄要愛護子弟,夫妻相處要有禮有義,兄弟相處要和睦友愛,朋友相處要有信有義,總要和睦、尊重、互助互勉,不可爭奪財產、爭奪利益。
【歷史故事】
明朝有位讀書人吳子恬,母親早逝,父親再娶後母唐氏。唐氏刻薄,經常虐待子恬,子恬娶妻孫氏,後母依然虐待他。孫氏勸夫君:「畢竟她是你後母,我們為人子不可無禮。」後來吳父過世,唐氏將錢藏起來,將田地分成三份,最肥沃的田分給自己親生的兒子,最差的田分給子恬,子恬很氣憤,想要去理論,但是妻子賢德,勸他不要計較。真是「賢妻夫禍少」,兩人安心在家耕讀。
沒幾年,後母的兒子染上賭博惡習,把家產全部敗光,母子倆無法生存,要去乞討度日,子恬的妻子孫氏又勸丈夫去把後母和弟弟接回來奉養,要盡自己為人子、為人兄之道。他們不計前嫌,反而以禮待之,感動了後母和弟弟,徹底戒除賭博,重新做人。而孫氏為吳家生下三個兒子,三人皆考中進士,後福無窮。這件孝行,傳遍鄰里,成為一方美談。
因此我們要懂得學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人算不如天算,明的去暗的來,人虧天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德雷莎修女感人箴言:
◎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人遺忘。不管怎樣,我還是要做善事!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我還是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我還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誠實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我還是要誠實!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妒忌你,不管怎樣,我還是要快樂!
人生無法事事盡如人意,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依循真理正義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