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7(五) ●一日一箴言
《朱子家訓》:17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譯文】居家過日子,禁止爭鬥訴訟,一旦爭鬥訴訟,無論勝敗,結果都不吉祥。
●【賞析】
家庭成員之間,千萬不能因互相爭吵而引起訴訟,因為這樣做對家庭沒有好處。爭鬥訴訟,總要傷財耗時,甚至破家蕩產,即使贏了,也得不償失。有了矛盾,應盡量採取調解或和解的方法。
這句意思是居家過日子,盡量避免爭鬥訴訟,無論勝敗,結果都是凶險不吉祥。要耗費很多的精力、財力和時間,甚至會落得傾家蕩產,即使是你贏了這個爭訟,還是無法彌補你付出的時間、精神的損失。如果是兄弟、父子、親人之間相爭相訟,那就破壞了天倫,這個凶災就會更甚。常言道:「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和睦,這才是興旺吉祥。如果家不和,則萬事敗,沒有和睦了,肯定會有凶災。所以家裏如果有衝突,一定要盡量的調停和解,和為貴。
和字關鍵在一個讓字,你能讓利,讓一步,和就容易做到,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弟子規》也講:「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爭和訟是有區別的,「爭」是指發生口角,言語不能忍耐,所以就產生忿恨,就有相爭了。「訟」就更升一級,打上法庭去,告狀。好鬥的人必定結局是死亡,好訟的人必定是破財,如果不能夠及時回頭,最後還是會造成家破人亡,如同飛蛾撲火,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有一本古書,叫《師古編》,裏面講了一個故事,說唐朝有個人叫雷孚,他的稟性很仁慈,從來不跟人爭,跟任何人都和睦。他的先祖就以忠厚傳家,傳到雷孚這一代已經是十一世,都是這樣的家風,從來沒有跟人打過官司。結果雷孚後來考上進士,做官很清白,最後很榮貴,做到了太子太師。這是為什麽呢?祖宗積善積德的果報,不跟人爭訟,以和為貴,就有這麼殊勝的福報。所以學習聖賢要先學忍耐,先學度量,把心量擴大,有廣大的心量自然就能夠寬容別人,就能夠有和睦之心。
古代有一個人叫謝逑,他是最討厭跟人訴訟,從來不跟人爭。有一次一個鄰居侵犯了他的地,告官是可以勝訴的。別人就勸他,你應該告這個鄰居。謝逑就笑著說:「他只是占我的地,沒占我的天,所以不要跟他計較。」這樣的心量實在令人感佩。
過去還有一位君子他的心量很大,人家罵他,他都不以為然。有一次家裏人看不過去,跟他說,某人在罵你。他就笑著說:「他哪裏是罵我,他平日跟我很要好,怎麽會罵我?他一定是罵別人。」家裏人說他明明是指名道姓在罵你。他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肯定是罵另外一個人,不是罵我。」這樣的心量,怎麽會跟人家有爭訟之心?他自己存心仁厚,內心是和諧的,沒有對立、沒有衝突、沒有矛盾,他的環境、他的社會、他的世界一定也是很光明和諧的。這種和諧的心境,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論語.顏淵》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解釋〕孔子說:「審理案件,我和別人一樣。我真正想做的是讓大家都不會去興訟,沒有訴訟!」 因此,理性、寬容、祥和是最大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