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18(二) ●一日一箴言
《朱子家訓》:28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
【註釋】⑴饔(ㄩㄥ)早餐。⑵飧(ㄙㄨㄣ):晚餐。
⑶國課:國家的賦稅。⑷囊橐(ㄋㄤˊ ㄊㄨㄛˊ):口袋。
【譯文】家裡和氣平安,雖吃了上一頓沒有下一頓,也覺得快樂;盡快繳完賦稅,即使口袋所剩無餘也自得其樂。
●【賞析】「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一家團聚在一起和和順順的,就算沒有飯吃了,還是高興的。
◎家門和順:家庭氣氛和睦。
◎饔飧不繼:形容貧窮、飲食不豐盛,吃了早餐不知晚餐在哪裡。
◎亦有餘歡:即使生活困難,但家人之間感情好,仍然有許多快樂。
《論語‧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均無貧,和無寡,安無頃。善為家者,盡其所有而均之,雖糲食不飽,敝衣不完,人無怨矣。」
〔解釋〕孔子曾說平均就沒有所謂的貧窮,和樂就沒有孤獨,安定就沒有頃倒不穩,善於安頓家人家事者,將所有的資源都平均分配給每個人,就算是粗食淡飯,粗布破衣,每個人都安然無怨言。
這句話說明家庭雖然貧窮,因為資源平均共享,有安全、有和樂、有長幼、有溫暖,每個人都能安於貧窮,氣氛融洽。
【歷史故事】鄭濂碎梨
明朝鄭濂,家族很大,七代同堂,超過一千人,大門上旌表著「天下第一家」五個字。他是大家長,帶著一千多人的大家族,卻很和樂。太祖召問治家之道,對曰:「惟不聽婦人言耳」。皇上看到他家族這麼大能和諧,也很佩服,賞了他兩顆水梨,可能也順便考考他,派一位校尉(相當於現在校官和尉官的武將)私下前往探看,皇上心想,「我看你兩顆水梨怎麼分。」一般心胸不夠寬闊的,趕快偷偷摸摸回到家,把自己親生的孩子叫到房間來,然後守在門口:「你們趕快吃,不要被看到。」但是鄭濂回到家非常從容,交代下去,召集所有家人叩謝皇恩之後,把兩個最大的水缸搬出來,裡面裝滿水,兩顆水梨一邊放一個,把水梨擊碎,梨汁就滲到水缸裡,然後一千多人每人喝一碗,很公平。如此處理,太祖非常高興滿意。跟鄭濂關係比較遠的親戚會非常感動,「長者待我們都 是一樣的。」那自己最親的孩子呢?更讓他們學到,處在團體當中,不能去分別,都要一樣地關愛、照顧,甚至愈親的人要愈嚴格,因為關係密切,少給他,他不會跟你斷交、斷絕關係。但是同時也教他,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要捨己為人,要有這種寬廣的胸懷。所以這是平等對待,鄭濂是好榜樣。
《弟子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誨,可以「家門和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忿、怨就化掉了。一般家庭產生衝突不和,應該都與財物、言語有關。所以 這兩句能好好落實,離「家門和順」就不遠了。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國家要稅收,趕快繳,不要欠稅逃稅了,一逃稅最後受不了啊!《朱子家訓》連繳稅都幫忙國家教育子孫,所以康熙皇帝怎麼會不提倡這個格言呢!
◎國課早完: 指國家的賦稅都已早早繳納完畢不拖欠。
◎囊橐無餘: 形容口袋裡沒有餘錢,一無所有。
◎自得至樂: 能夠感到心安理得的快樂。
繳稅是國民的義務,政府稅賦豐足,自然可以增加各種建設,提高全國人民的福利。
孟子有言:「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能夠忠國愛家,自己身強體壯可以撐起家庭責任,則家庭富足;集合各家庭的力量,可以成為國家的根本,國家自然富強;各國可以承擔各國的責任,則世界太平,永享和平大同。
所以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人人能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份正能量,影響所及,如同漣漪擴散,蝴蝶效應,可以影響全世界產生強大的正能量及正向結果,為世界大同的理想早日實現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