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1122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772先聖語錄 01 1

2025/11/22(六) ●一日一箴言
《格言別錄》:2
何謂至行?曰:庸行。
何謂大人?曰:小心。

【註釋】
⑴ 至行:卓越的品行。
⑵ 庸行:普通的日常行為。
⑶大人:指德行高尚的人。
【譯文】
有人問:「什麼是一個人的最高德行?」回答說:「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就是。」
有人問:「怎樣才算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回答說:「謹慎謙遜、遵守禮節的人就是。」
●【賞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高的德行是中庸之道,要上知天命必須下學人事,而要遠達目標必須首先從近的地方思考,這些都是聖賢在經過了實踐之後得出的結論。雖然不是一般的人所能理解的,但是一定要牢記於心,當細咀嚼,為己所用。

《格言聯璧》每日一句第九講:「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何以上達?曰下學;何以遠到?曰近思。」
〔解釋〕:
「至行」:指最高境界的品德與行為。
「庸行」:指平常、普通的生活行為。
真正的至高品德,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在於日常生活中,保持真誠、清靜無染,將每種行為都做到盡善盡美,也就是在平淡中見真章。

「大人」:指有崇高德行和寬廣心量的人。
「小心」:指謙虛恭敬、謹慎小心的態度,時刻反省檢討自己的言行。
成為大人不是靠外在的表現,而是靠內在的涵養,在待人處事時,保持謙卑和謹慎,思慮周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困難,獲得別人的信任。
大:指大道,《德道經》老子說:「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
大人:德行高尚、心志合道的人。《周易》乾卦:「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上達」:古人修養德性,務求上達於道德、仁義禮智信,逐步完善自我人格。《論語·憲問》孔子說:「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下學」:指屈己尊人,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也就是以萬眾萬事萬物為師,以百姓之心為心的品質。《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這是謙己下學而更易於上達的道理。

「遠到」:指學問品行達到很高深的境界;
「近思」:在生活中踐行所學並思悟轉化再求昇華。即佛家講的聞、思、修。

老子曾說:「為大於其細也,圖難於其易也」,要成就高尚的人格,提升自我的品行,絕不是好大喜功,表現於外在的形象,而是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的細微末節上去行踐與體悟真理大道,是最平常平庸的一言一語、一步一行之中的堅定、平穩、踏實。

德雷莎修女以一生奉獻給印度最底層的貧病老殘,她從臭水溝裡撈出了全身長蛆的病人,從垃圾桶旁邊帶回奄奄一息的飢餓老人小孩,幫他們洗澡、塗藥、餵食,使他們能夠一身乾淨、有尊嚴、有笑容的生活。她瘦小的身軀出現在諾貝爾頒獎典禮的舞台上鎮攝了在場所有來賓,感覺她的全身散發出和煦的慈光照亮大地。她說:「我在為老人洗腳時看見了上帝」,又說:「今天的慶祝餐會請取消,折換成現金讓我帶走,那將可以讓許多無依老人吃飽好多餐」。她把諾貝爾和平獎牌賣了,得到的錢投入救濟工作,她沒有名位相,她沒有物欲,她的所思所想都是為了貧病的眾生,這就是捨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也是最慈悲的胸懷。

如果通曉了以上道理,推而廣之,我們就會明白:要想品德高尚,從謙遜恭敬儉約做起就對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