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9(二)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87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譯文】
父母的恩情再深也有分別的時候,夫妻的情義再重也有離開的時候。
人生就像棲息在同一個林子裡的鳥,大難臨頭就會各自飛去。
●【賞析】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生老病死,勞燕分飛,不可避免,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眼前的人就是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
感情是一種脆弱的東西,無論是親情、友情或愛情,都需要人們的悉心照顧。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和愛護的人,失去它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當父母還在身邊時懂得體諒和孝敬他們,當他們離開時才不會有過多的遺憾;當夫妻感情融洽時學會溝通和關懷,才不會使它輕易失去。
古諺說:「父母恩深終須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佛在《無量壽經》說得很透徹:「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無量壽經》又說:「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地藏經》說:「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般泥洹經》說:「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
《涅槃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又說:「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
《因果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大寶積經》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地藏經》說:「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正法念處經》說:「無始生死中,業網覆世界。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
【人生故事】《哈佛心理課》傑教授講故事:
一位在哈佛大學商學院任教九年的傑教授,受學生非常喜愛推崇,當他要離開學校時,學生們依依不舍,神情悲傷。於是,教授就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IBM公司的總裁湯瑪士·華生,原本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一次他舊病復發,醫生要求他必須馬上住院治療。華生當下毫不猶豫地拒絕道:『我沒有時間! 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每天有多少事情等我去裁決,沒有我的話……』,『我們出去走走吧!』醫生沒有和他多說,親自開車邀他出去逛逛。
不久,他們就來到近郊的一處墓地,只見醫生指著一個個墳墓說:『你我總有一天要永遠地躺在這兒。沒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還是有人接著做。少了誰,地球都照樣轉。你死後,公司仍然還會照常運作,不會就此關門大吉。』
華生沉默不語。第二天,這位在美國商場上炙手可熱的總裁,就向董事會遞了辭呈,並住院接受治療,出院後又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
而IBM也沒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是舉世聞名的大公司。傑教授講了這個故事後,所有的學生也都釋然了。可見,無常一旦降臨到頭上,誰離開了誰都可以活,此時沒必要悲戚,坦然接受、放下牽掛、勇敢面對,才是正途。重要的是,你留下什麼值得大家懷念你的德行風範,那才是你一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