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1(二)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49
為善最樂,為惡難逃。
【譯文】常做好事使人快樂,做了壞事最終都難逃懲罰。
●【賞析】
所謂「為善最樂」,是說做好事作奉獻會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與)快樂,且精神層面的快樂會更加持久。
行善,做好事,必得善果,同時也是最自在安樂的事,能使人內心感到充實和快樂。這種快樂是發自內心的,不需要外在的物質或名利的烘托。
所謂「為惡難逃」,是說做了壞事惡事的人終將難逃法網,正如古語所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難免受到法律制裁。
作惡,做壞事,終究會受到法律或良心的制裁。即使一時沒有被發現,作惡者的內心也會充滿恐懼和不安,很難有自在的心與安全的身。最終難以逃脫良心的譴責或情願接受法律的制裁,以消除恐懼不安。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一種道德教誨,鼓勵人們行善,遠離罪惡。它也體現了因果報應的定律,做好事有好的結果,做壞事有壞的結果。
淨土宗有一詩偈曰:「為善最樂,為惡難逃;積善成名,積惡滅身」,是非常警世的一句偈語。
北朝‧北齊‧劉晝《新論‧慎獨》:「身恒居善,則內無憂慮,外無畏懼,獨立不慚影,獨寢不愧衾。」
〔解釋〕身恒居善:自身長期行善。衾:大被。
自身長期堅持行善事,不做壞事,就能心地坦然,毫無慚愧,內外無憂懼。獨處時不會自慚形穢,獨睡時也不會愧對被褥寢具。表示仰不愧天,俯不祚地,心胸坦蕩無憂無懼。
一個人能有一顆善良的心,就等於給後代子孫種下了幸福的根苗,這如同栽花植樹一樣,把花木栽在土地上,再澆水施肥(行善積德),就能使花木枝葉繁茂,開花結果。
人存慈悲祥和的念頭,就可創造人際間和平之氣氛。人保持純潔清白心地,就可使美名流傳千古不朽。
(1).不蒙蔽自己的良心。
(2).不作絕情絕義的事。
(3).不浪費物力。
假如能夠做到這三件事,就可以為天地樹立善良的榜樣,為社會創造無窮的財富,為後代子孫創造永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