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4(一)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62
莫把真心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
【譯文】別為子孫們的前途枉費心機,他們自有他們的福氣。
●【賞析】
天底下最無私的愛是父母之愛,父母為兒女操勞一生卻心甘情願、毫無怨言,只要兒女幸福就是他們的幸福。但為人父母者也要懂得,疼愛子女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讓自己太過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不可能為他們包辦一切,生活的路還要靠他們自己去走。
昨天提到父母為子女的將來而努力工作,犧牲假期、加班、包辦子女所有事務,以求子女可以全心讀書,將來有好的工作。但是子女是否身心健全、五育平衡發展?是否快樂成長?
這些卻不是每位做父母的都知道,以韓國為例,高中生為了能考取一流學府而競爭激烈,名額有限,自然是粥少僧多,總有幾家歡樂幾家愁,許多年輕學子無法考上,被父母責備、師長失望、自己絕望等情緒枷鎖而跳樓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可說是高大學生自殺率最高的國家。
這是何等的不幸,罔顧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教育之恩,還來不及貢獻所長,就與世界揮揮手,無言的告別了。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天的寶貝,我們只是孩子的守護神,陪著他們健康快樂的長大,陪著他們心智光明、正向的人格發展,其他的學識應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那麼孩子就能均衡發展與成長,將來必是個合群乖巧懂事有創意的好青年。回想以前沒有手機,也沒有很多玩具,要玩就要自己做竹蜻蜓、丟沙包、地上畫格子、彈弓、跳橡皮筋繩等等,真是美好快樂的回憶。童年不應該是趕課外學英文、學數學、學作文、學畫畫、學鋼琴、學小提琴、跳舞,每天排滿滿的,沒有時間玩耍。
【不值得定律】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想想看,擁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會甘心每天汗流浹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帶著「不值得」的心理去學習、工作的人,所收獲的,也必將是一個「不值得」的人生。
【股神巴菲特】和小兒子的故事
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得酷愛音樂,在他搬到密爾沃基市前,開口向父親借錢(這也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親借錢),卻被拒絕了。
彼得氣憤地去銀行貸了款。他說:「在還貸的過程中,我學到的東西,遠比從父親那裡接受無息貸款多得多。現在想來,父親的觀點對極了。」所以給子女一些困難的環境,他們自然就學會了如何跨越逆境。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對子女教育的態度
王永慶因自己未接受高等教育,完全靠苦幹實幹的精神及敏銳的觀察執行力而突破困境,發展為全球大企業。他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他擔心子女在大樹庇蔭下缺乏磨練,所以每個孩子在小學或國中時就被送到英國、美國當小留學生,學習勇敢、獨立。
王永慶也常自我惕勵「不要鬆懈懶惰」。
他送王文洋去英國讀書除了機票錢和一些有限的生活費,只夠一學期之用,他告訴王文洋,不夠的話,你要自己想辦法,不可以回家要錢。
因此磨練出王文洋不怕苦的精神,對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而三女王雪紅也因父親的教育方式,養成開創精神,眾兄弟姊妹之中最早創業,先後與先生陳文琦創辦威盛電子與宏達電,享譽業界,素有「台灣女首富」之稱,且完全自籌資金,並未向父親伸手。
【金匕首】vs.金湯匙
別用一把「金匕首」傷害了他。父母若真愛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錢上對他吝嗇一些。
既然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該看重他生命的尊嚴,把創造的權力還給他。
讓他流汗、流淚、流血,讓他在無人撐傘的雨中奮力奔跑,讓他拚死追求那個「最好的自己」,讓他用自己親手打造的「金湯匙」喝到人間至美的羹湯。
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只要健康快樂的生活,父母及學校教育者引導他們朝著光明正向思考,有讀經典,有聖賢的聖言量深植入心,將來不會變壞。父母就不用太過操心。誠如清朝禁菸大臣林則徐所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即是兒孫自有他們與生俱來的福份,長輩不必為他們過於操勞擔憂,如果有福的話,什麼都沒有留給他們,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沒福的話,就算留下萬貫家產,最後也不夠其揮霍,反而還害了子孫。因此本文集以上實例均可引為父母之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