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713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640先聖語錄 01

2025/07/13(日)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61
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鐘粟,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

【註釋】
⑴千鐘粟:意思是五穀豐登,良田千公頃,糧食滿倉。在這裡特指官員的俸祿,形容高官厚祿。「千」是形容數量很多。「鐘」是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粟」是指五穀。
(2)五行:「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我國古代視為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象。借指「命運」,也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德行。
⑶題目:指迷信所說的命相。

【譯文】
誰不喜歡自己的後代有出息,誰不希望家裡藏有大量的糧米,可是「仁、義、禮、智、信」這五行中,並不包括這些。

●【賞析】
「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鍾粟?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這段話體現的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用一種冷漠的處世態度面對身邊的人、事、物,對一切都漠不關心,事事聽天由命,這顯然是不足取的。人生缺少了奮鬥的激情,生命就會失去許多精彩。

大自然有其一定的規律,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制定出一套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論,為研究宇宙的變化,萬事萬物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可以應用到國家、家庭及每個人。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一切,都有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因此要能依法天、依法地、依法自然,違反自然的定律將來勢必要嘗到惡果。
〔五行相生相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剋: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現代的父母為了兒女的將來,不斷的犧牲自己的健康、休閒、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只為了多賺一點錢,給子女吃好一點、穿好一點、受教育的環境好一點,卻不知無形中剝奪了子女的自然成長機會,失去了生活能力,不會整理書包,不會掃地洗碗,不會做簡單的菜,不會做家事,不會切水果,甚至不會孝敬父母,因為父母都幫他們做了這一切,讓子女各個成為媽寶,公主,這樣對嗎? 子女成了只會念書、趕課外補習的低能兒,再問一下自己,這樣對嗎? 這樣的孩子成績優異的畢業了,將來找工作還是很難,因為受不得一句重話,受不得一點委屈,和同事合不來,和主管吵架,最後把老闆炒魷魚,自己回家吃父母,因為只有父母永遠張開雙臂歡迎孩子回家。

其實五行還有另一層意思,即五種德行:仁義禮智信,這是人人俱足的天性本然,但是出生之後,沒有培養、涵養,就漸漸的被後天的識智辨聰所排擠而退守到一個小小的角落,無法展現。所以我們從小要讀聖賢書,才能將聖賢的德行重新灌輸在幼小的心靈,長大成人後自然能隨時幫助自己,有疑惑有困難時,經義自現,除疑解困。

要想改變命運,其實古人早就給我們方法,那就是行善及修道。因為行善之人,尤其是大善之人,今世所做的善事功德即可彌補前世先天的罪業,可提早改變命運。《春秋·曾子》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大家熟知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其主人翁余都先生是明朝嘉靖年間人,博學多才卻懷才不遇,雖行善卻意有所圖,且心念並非純善,仍有邪思邪念,對文字紙張不敬,從不主動行善而是接受別人邀約才去行善應付同儕等等,不思反省反而數年上疏文給上天作不平之鳴,經過灶神一一剖析說明才幡然悔悟,於家堂所供觀音大士前叩頭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善力精進。

徹底以誠敬之心行善,原來九子女竟七死一失蹤,獨留一女,家徒四壁,連年都過不了,漸漸轉變家運,得到鄰里讚歎推薦為首相之家教,因而找到失散多年的兒子,並獲贈千金告老返鄉安享晚年,其子娶妻連生七子皆賢。

俞都因立志改過向善,改名為余敬意,並書寫自己的遭遇以告誡世人,行善要及時,行善要誠懇,行善要無所求,才是真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