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已出版(封面圖如上)

(承2025年6月18日萍江竹刊電子報)

五、如何實踐《心經》的內涵?

今天,我們看懂了《心經》的內涵,了解釋迦牟尼佛的教導,那要如何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

(一)我們要告訴自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住著一個真正的我,叫做「自性佛」。我們已經不知道六道輪迴多久了?但是,我們的「自性佛」一直和我們同在。

(二)我們的「自性佛」,在還沒有去除「妄想執著」之前,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第八識「阿賴耶識」。在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裡面,儲存著我們累世的所做所為,有善行為(善業)、惡行為(惡業)和不善不惡行為(無記業),統稱為「業力」。

(三)我們這一世的命運,都已經注定,我們都是按照累世「業力」的導引,遭遇到所謂的「好運」和「惡運」,所以不要再求神求佛,來保佑自己一切都平安順利,因為釋迦牟尼佛說:「佛力不敵業力。」

(四)能夠保佑自己一切都平安順利的佛,只有自己的「自性佛」。釋迦牟尼佛說:「世間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都是因果報應。」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夠保佑自己。命運是自己創造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五)那要怎麼做,才能夠保佑自己呢?答案就在《增一阿含經》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句佛偈的意思是說:透過持守戒律,廣修善法,淨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是佛法修行的總綱。

所以,這首佛偈,標示出諸佛的教導有三項:

①諸惡莫作②眾善奉行③自淨其意。

為什麼佛法修行的總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三個項目呢?因為「要調伏自心,需要善法的幫助」。在《華嚴經》裡,有一段經文,是解脫長者對善財童子所說的話。解脫長者說:「是故善男子,應以善法扶助自心,」意思是說:應該以善法來扶助自己的心念。

(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修行「十善業」,「業」是所做所為的結果,做好事叫「善業」,不好的事叫「惡業」。「十善」是十種善行,是佛教修行的根本,是佛教對世間善行的總稱。

「十善」是由三種「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四種「口業」(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及三種「意業」(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所組成的「善業」。又稱為「十善道、十善業道、十善根本業道或十白業道」。

簡述如下:

三種「身業」:

①不殺生:不殺害人類以及畜生下至昆蟲等生命。

②不偷盜:不偷竊奪取他人財物。

③不邪淫:不與正式結合之夫妻外,發生性行為。

四種「口業」:

④不妄語:不對他人說謊話、空話,說話誠實。

⑤不兩舌:不挑撥離間,不搬弄是非。

⑥不惡口:不說粗惡辱罵他人的話,不說詛咒他人的惡毒言語。

⑦不綺語:不花言巧語。

三種「意業」:

⑧不慳貪:不吝嗇佈施(慳),不貪戀他人財富。

⑨不瞋恚:不忿怒怨恨他人。「瞋」是睜大眼睛瞪人,「恚(ㄏㄨㄟˋ)」是恨,怒。

⑩不愚癡:愚癡是無明、不信因果法則、不信佛法。

修行「十善」,是往生諸佛淨土的基本條件。

在《佛說十善業道經》中說:「行十善道,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莊嚴故,能生念慧慚愧輕安。慧莊嚴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

又說:「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佛說阿彌陀經》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說:「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當作是觀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

所以,「行十善道」是去諸佛淨土的共同修行功課。

(七)「善調伏自心,自淨其意。」「自淨其意」是佛法修行的核心,何謂「自淨其意」呢?就是「心念要達到清淨的境界」。

那要怎麼做呢?在彌勒佛口述的《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中說:「諸惡者莫作,諸善者奉行,善調伏自心,是諸佛聖教。」所以,彌勒佛解釋說明要「善調伏自心」,才能「自淨其意」。

什麼是「善調伏自心」?就是自己心理的煩惱妄念,能夠完全調伏下來。

那要如何「善調伏自心」呢?要透過「反省」和「內觀」的練習。

「反省」是「反省檢討」,透過除去貪心、瞋心、痴心、慢心等煩惱;「內觀」是「自我觀照」,透過靜坐禪定的修行,讓我們的第七識「末那識」停止作用。

(八)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向自己的內心祈求。從「諸惡莫作」的自律中,使自己不做惡事造惡因;在「眾善奉行」的實踐中,使自己的心念變善良造善因;在「自淨其意」的反省內觀下,放下妄想執著,找回自己本來的清淨自性。

(九)「善調伏自心」的第一個方法是「反省」,「反省檢討」,平時我們可以用「八風」來反省檢討自己的心。「八風」是佛教名詞,指別人煽惑你心境的八件事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十)「善調伏自心」的第二個方法是「內觀」,「自我觀照」,平時我們可以用「靜心觀照」的方法,來練習馴服我們的第七識「末那識」,讓我們的「心猿意馬」安定下來。

休息、等待、睡前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用十分鐘的時間,靜靜的注視著一個東西;或者閉著眼睛,默默的注視著我們的呼吸。一段時日之後,再把時間拉長到二十分鐘以上。

(十一)修行佛法,要皈依一尊佛菩薩做你的師父。依照你的喜歡感覺,皈依阿彌陀佛,或者彌勒佛。我們往生後,要去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或者彌勒佛的兜率天內院淨土,以免永遠陷在六道輪迴的苦海中。

(十二)最後,要把《心經》背誦下來,尤其是最後一句取自密教「般若波羅蜜菩薩」的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要背得很熟,一遇到危險,要能馬上脫口唸出《心經》咒語。

正確的「般若波羅蜜菩薩」咒語(羅馬拼音)的讀音為:

gade gade bara-gade bara-sam-gade boti-swaha

嘎諦嘎諦巴拉嘎諦巴拉僧嘎諦菩提梭哈

注意:「g」念「ㄍ」音。

(十三)要記住!釋迦牟尼佛的一切教法和訓練,都只有一個目的:往內觀照心性,歇下妄想執著,認識我們的「自性」,除去對死亡的恐懼,讓我們體悟到生命的真相。(續下期)

◎呂冬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