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5(五)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94
有兒窮不久,無子富不長。
善必壽考,惡必早亡。
【註釋】壽考:年高,長壽。
【譯文】有了兒子,就不會永遠貧困;沒有兒子,富貴也不會長久。行善積德,必然長壽,常做壞事,一定早死。
●【賞析】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是古代重男輕女的觀念,認為一家的香火只能靠男子才能繼承下去,當然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可以解釋為有兒女的家庭不會永久貧困,沒有子女的家庭富貴不長久。
現代因為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民智大開,大家都能明白聖賢的禮義教化,懂得四維八德五常德的精神,在家能夠孝敬父母,出門能夠盡忠職守,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家庭興旺的希望所在。
另外,自我節制也是持盈保泰的方法。身處富貴之中,切不可驕奢淫逸,做事不可太滿太絕。即使是美味佳餚,吃多了也會不覺味美甚至作病。為富不仁,必將遭到天理報應。得意之事,快樂之事切要小心,因為事情過後恐怕將有災禍找上門來。這些都是懂得養生之道的人所深深忌諱的。一個人如果為了富貴而貪得無厭,他的精神也必將被物欲所役使,精神也因此變得空虛,在花花世界中迷失自己,原來即使高尚的節操也被物化,成了物質的奴隸,所以為人最寶貴的是高尚的精神,無論貧與富,都不能迷失自己的良心本性。
「善必壽考,惡必早亡。」,積善崇德必然長壽,常做壞事一定早死。這句賢文提示我們要樂善好施,慈心待人,要懂得善惡到頭終有報的道理。要長壽,首先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從健康方面來看,善良、善行、善德的人往往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他們樂於助人,心地善良,對待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情。這種正面的心態和情緒能夠提高他們的免疫系統,使他們更能夠抵抗疾病的侵襲。此外,善良的人通常不會過度焦慮和緊張,這也降低了他們患上心理疾病的風險,自然會長壽。
善良的人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幫助。在古代社會,一個善良的人會更獲得鄉親們的信任和尊重,他的社會地位也會更高。在現代社會,善良的人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幫助和支援,這有助於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壓力。
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也以慈悲善良著稱,被信眾尊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化身。信佛,信的是因果;拜佛,拜的不是尊神,是拜自性佛;學佛,學的不是迷信,是佛的慈悲智慧。心中有佛,心中有善,少了「貪、嗔、癡」的煩惱,哪有不壽考?
而作惡多端的人通常生活在焦慮、緊張和恐懼之中。他們的生活充滿了負面的情緒和壓力,這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此外,犯罪行為還會帶來法律的懲罰和社會輿論的譴責,使他們的心理負擔更加沉重。
為惡的人往往缺乏別人的信任和支持,這會讓他們在生活中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他們的壽命縮短。正如佛教有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障門打開,內心動盪,豈可長壽?
總之,世間萬事萬理,沒有絕對之說,善良賢能也有早亡,作惡多端也有長壽,這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種下的善惡果報,只是遲與早之間的差別而已。而且這些都不能影響佛家對世人的諄諄告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珍惜時間,積極向上,廣結善緣,積善修德,這些都是世人應該持守的生活態度。並且要警惕作惡的行為,遠離犯罪和不良友朋,遠離作惡之人,遠離危險的負能量,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多行善事,關心他人,心存感恩,讓我們生活在光明的正能量之中,可延長我們的壽命,更能嘉惠我們自己及後世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