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812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670先聖語錄 01

2025/08/12(二)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91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譯文】好藥雖苦卻有利於治病,忠言雖然不好聽卻對人的行為大有益處。

●【賞析】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賢文是說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

這句賢文旨在教育我們要勇於接受批評,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接納別人的意見和批評。正如《中庸》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ㄓˋ)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呼!」
孔子讚嘆舜:「舜真是有大智慧的人啊!舜既愛好學習發問,又隨時隨地的向人請教,同時喜歡審慎的去體會察覺那些在人民之間流通,最簡單平凡的話語。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對於善惡,分別掌握手中;但面對實際狀況發生時,把握善惡,運用大智慧來做出適合當時的中庸之用,取其中道施行於人民,這就是聖人舜之所以成為聖人的道理吧!」

這句賢文最早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其中寫道:「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史記·留侯世家》中也有類似的句子,講述了張良勸劉邦離開咸陽宮的故事。劉邦攻破咸陽宮,看到那麼多珍寶美女,想要留在咸陽宮享樂,張良立即勸劉邦不可留戀,並與大軍「約法三章」,不擄民婦、不搶民財、不殺百姓,違者斬。故百姓皆感戴劉邦之德澤,為日後稱帝大一統贏得民心。

「良藥苦口利於病」:
好藥通常味道不好,但卻能治癒疾病。這比喻好的建議或批評,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改進行為有所助益。

「忠言逆耳利於行」:
忠誠的勸告或批評,往往不中聽,甚至讓人感到不舒服,但卻能使人改正缺點,有利於行為的正確發展。這強調了接受批評指教的人會得到成功。

這句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用來勸勉人們要虛心接受批評,並以此來激勵人們改正錯誤。它強調了接受不同意見和批評建議的重要性,並提醒人們要重視那些對自己有益的建議,即使這些建議聽起來並不悅耳。

《菜根譚》:「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也有一番清心的註解: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ㄈㄨˊ)心之事,才是進德修業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身埋在鴆(ㄓㄣˋ)毒中矣。」

〔解釋〕耳朵若能時時聽到中肯的規勸之言,心中若常有著不順利的事情煩心,不要覺得沮喪,這些才是能砥礪你道德及行為精進的磨石。倘若每天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很順心,遇的每一件事都很如意,那可要小心了,你可能把一生都埋葬在無形的劇毒當中了。因為這麼順心如意,要當心是否有人故意做出來的假象、表面功夫,目的就是要迷惑你,讓你失去警覺,最後就能輕易地消滅你了。

因此自我警惕是最佳策略,隨時省察,隨時醒覺最重要。省察自己有沒有不足的地方,向內觀照是否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情形,有否對人不禮貌?對人不誠懇?趕快去道歉,化解別人的心結,這種省察的功課要每天做才能慢慢脫落無明,改善人際關係,日後才能得到助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