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參加「厚德國際學校感恩惜福體驗營」,對後學來說就像替「二倍速的生活」按下了慢速鍵,讓後學能好好察覺生命中的點滴。平時在台灣,生活重心大多放在工作與佛堂,很少有機會放慢腳步去體驗生活。

原本後學只是想好好把營隊辦好,重溫七年前到柬埔寨舉辦營隊的單純時光,與同學再度體驗團結合作的力量,卻沒想到在短短幾天內,這趟旅程讓後學體會到突如其來的意外會啟發內在的潛力,也深刻感受到必須更加重視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這次營隊碰巧遇上「柬埔寨道務中心落成典禮」,時間變得緊湊,課程不斷調整;也因為這些挑戰,讓後學收穫更多。

0 0 2

◆突破挑戰:在變動中學會成長
一、大地遊戲支援前線
後學擔任小組關主,同學們需要根據大關主的指令,四散到厚德學校各個角落尋找指定物品,最先完成的組別可獲得加分。

剛開始,大家各自衝出去找東西,沒有分工。但後學想到若能分組合作,效率會更好。不過,後學也沒有強行干涉,因為看見大家為了組別拼命奔跑的模樣,真的很可愛。

直到最後,後學只要求大家「排好隊坐下」,結果因為秩序良好,大關主額外給了加分!那一刻,看到同學因為小小的讚賞露出真心的笑容,後學覺得無比幸福。

1 2 0

二、厚德行誼課程的臨場應變
在分享「厚德行誼」的課程中,突然遇到停電,電扇與電視設備都無法使用,無線麥克風也來不及準備。後學只能用大聲的聲音引導課程,並臨時改成「問答互動」的方式,反而發現同學的參與度更高,討論也更熱烈。
後學深刻體會到,這份臨場反應能力,是在佛堂中不斷學習與師長們教導下培養出來的成長。

2 0 4

三、學習組長的反思與溝通
因為沒有留意柬埔寨學校的油漆材質,後學照著台灣的經驗用布膠黏牆,結果撕下來時漆面剝落,必須重新粉刷。這次經驗提醒後學:「不能用舊有的習慣處理新環境的問題,要因時因地調整做法。」也讓後學學會遇事要勇於溝通,團隊的力量能一起解決困難。

晚會回顧影片因事前未充分與活動組主持人溝通,結果成品偏向「搞笑版」而非「溫馨版」,也讓後學深刻學到溝通的重要性。

4 1

◆感恩與惜福:在互助中體會幸福
一、美食 DIY 的溫暖
除了課程與活動,國際志工們也舉辦了美食DIY課程。原本的設計是「素食蚵仔煎、珍珠奶茶、地瓜圓」,但因為原料限制無法完全還原台灣味道,但學長姐們用土豆粉調整配方,臨時將素食蚵仔煎改為「粉漿蛋餅」,清晨就開始準備,讓課程能順利進行。雖然如此,活動依舊熱鬧非凡。

尤其「地瓜圓」啟發同學們的創造力。同學們親手搓揉麵團,還發揮創意做出各種可愛的造型,有人甚至捏出逗趣的表情,讓現場充滿歡笑。這不僅僅是烹飪體驗,更是彼此協力、拉近距離的美好時光。看著同學們專心學習、互相合作,那份單純的喜悅讓後學感動不已。

二、至善樓落成典禮表演
在至善樓落成典禮上,國際志工們有幸參與表演《憶起相聚》。雖然大家平時分散各地,但仍然利用下班與下課後的時間,特地聚集在竹北練習。

後學因為在南部上班,無法與大家一同排練,但每次看到群組中傳來的練舞縮時影片與照片,心裡總是滿滿的感動。「大家辛苦了!」、「這次一定會更整齊!」這些簡單的鼓勵,彷彿為彼此注入了滿滿的力量。

正式演出當天,每一個舞步都蘊含著無數次練習與默契的累積,也凝聚了大家的熱情與用心。當音樂響起時,這份努力化作最動人的祝福,送給厚德國際學校。

3 0 4

三、雪裡紅麵的感恩
後學也特別感恩厚德大帝的提醒—親手做雪裡紅麵給父母、前人及點傳師們,感謝他們的護持,因為有他們的犧牲,我們才能擁有今天。未來,後學期許能與大家「一起走、一起扛、一起發願」,把這份善愿傳遞下去。

這次的志工體驗,讓後學重新認識「感恩」與「惜福」。後學發現,當沒有預期到的事情發生時,不需要慌張,團隊總能一起想辦法解決。或許我們只是厚德學校同學生命中的短暫過客,但那份一起給予的溫暖,讓後學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施與受更有福:愿力的延續
感謝厚德大帝聖靈護佑,感謝前人、點傳師的支持,感謝厚德學校老師的協助,感謝所有學長姐與夥伴的攜手合作,更感謝厚德學校同學們熱情的回饋。因為有大家,這段「感恩惜福柬埔寨之旅」才如此特別。

後學期許自己未來能再次踏上柬埔寨,甚至走向更多地方,把「感恩與惜福」的精神傳遞下去,因為「施與受,更有福。」

4 0 4

◎教理區 林芷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