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828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686 先聖語錄 01

2025/08/28(四)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207
蒿草之下,或有蘭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註釋】茅茨(ㄘˊ):指茅草搭蓋簡陋的房子。引申為貧民居所里巷。
【譯文】蒿(ㄏㄠ)草的下面可能生長著芝蘭之草,茅屋裡邊可能住著未來的王侯將相。

●【賞析】
「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貧寒之家,有可能產生德行高遠的聖賢君子;住茅草之屋的人,也可能因努力不懈而脫穎成為權貴高官。暫時的際遇並不能決定人一生的命運。

例如孔子的弟子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最典型的德行科四哲之一。又如冉伯牛,也是貧寒之家,且身染惡疾(屬於傳染性的痲瘋病)孔子前往探視,冉伯牛不敢讓夫子進去,只有從窗子伸出一隻手,和夫子打招呼,孔子握著他的手痛哭說:「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連說兩次,表示真是沒有道理的呀! 這麼有德行的人怎麼會得到這種疾病呢!冉伯牛也是孔門弟子德行科四哲之一。

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只有能經受得起考驗的人才能成為人上之人。

所謂考驗,並非上天要給我們這麼多考驗,而是我們必須承受得起大自然的競爭法則,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宇宙的進化定律,人要想往上精進,勢必要通過競爭法則,自己要有所蛻變,才能成就一方之賢。

前天才說到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很庸俗粗淺的準則,以外表及家庭環境來判斷一個人的才能與未來的發展,可說是至愚之管見呀!

孔子當初對兩位弟子的儀表談吐,下了與實際才能不相符合的誤判,因而多年後感嘆道:「以貌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子羽(澹臺滅明)的故事說過了,再來說說宰予的故事。

宰予,姬姓,宰氏,單名予,字子我,是魯國人。宰予初入孔門,孔子很喜愛他。因他口齒伶俐,能言善辯,看起來資質很高,是個可造之才,所以孔子對他抱有很大期望。但在實際教學中,宰予的表現漸漸引起孔子的反思。

【服喪之爭 引孔子憂心】
有一天,孔子講起服喪之禮。宰予問:「服喪要三年,時間真是太久了!君子在三年的喪期中不習禮,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奏樂,音樂就會荒廢。而且舊年的穀子吃完了,新穀已經登場;春夏秋冬四季鑽取火種的木頭,也已挨次換過。凡物年周已盡,所以守喪一年,也就可以終止了。」

孔子一聽他說,服喪僅僅一年,於是說:「只服喪一年你就開始吃新鮮的稻米,穿起華麗的衣服,這樣做你心安嗎?」宰予說:「我心安啊!」
「你心安,那你就那樣去做吧。君子守喪時,向來是吃飯不覺香甜,聽樂曲也不覺得快樂,住在家裡也不覺得舒服,所以才不那麼做。如今既然你覺得心安,你就那樣做吧!」孔子無奈地說道。

當宰予出去後,孔子說:「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來,直到三歲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服喪三年,這是天下通行的喪禮。難道宰予對他的父母就沒有三年的愛嗎?」孔子實在不理解這個弟子。

【宰予晝寢 遭夫子痛罵】
還有一次,宰予大白天睡懶覺,孔子長嘆一聲,說:「唉,腐爛的木頭不可雕刻,用糞土堆起的牆也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人,我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古時,人們敬天順時,就連作息時間,也認為應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的大好時光,應該用來好好進修學業,不應該偷懶。所以當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大覺,氣憤到用「朽木、糞土」之類的話訓斥他。

這件事也令孔子反思了一番,他說:「起初我看一個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看一個人,聽了他說的話,還要再觀察他的行為。」孔子坦承,以前以言取人,當看到宰予的表現後,他就改變了想法。
儘管如此,單論言語上的成就,孔門弟子中要屬宰予和子貢最為卓越,並列言語科之雙哲。《孟子.公孫丑上》也承認:「宰我(予)、子貢善為說辭」。孔子曾說:「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他的弟子們全都是異能之士。

俗話說:「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心存善念,心正行正,允文允武,積極向上,日後終究有出人頭地、嶄露頭角的一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