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承2025年8月20日萍江竹刊電子報)
七、學習善順菩薩的修行
在《大寶積經》卷95: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中,有一則故事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從前,在印度舍衛城裡有一個修行菩薩道,名叫「善順」的修行者。他每天只吃少量的食物過活,慾望很少很知足。他時常在城裡以「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及「八齋法(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坐臥高廣大床、不著香華鬘和不香油塗身和不觀聽歌舞、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來教化人民。
然後又教導人民修習菩薩道的「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和「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善順篤信釋迦牟尼佛的教悔,每天依照佛法做事。
天上界的帝釋天(忉利天的天主,也是佛法的守護神)以天眼看見善順的作為之後,想試探他是在貪求什麼,於是便下了凡界。
帝釋天把自己變成四個村人,到善順的身邊,然後用種種的惡言詆毀謾罵他,拿刀棍威脅他,拿石頭丟他。但是善順都忍了下來,內心一點也不瞋恨。
帝釋天又把自己變成另外四個村人,來問善順說:「你被罵、被打,為什麼不生氣呢?不想報復呢?何不讓我們為你報仇,我們會為你殺了他們。」
善順回答說:「善男子!你們不要這麼說,殺害人會造惡業。假如有人把我殺了,我也不會有報仇之心。為什麼呢?因為殺人者會有惡報,墮落到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等三惡道,即使可以投胎做人,也會有惡報,生他的父母不愛他,而且被眾人所憎惡。善男子!行善之人會得到善報,行惡之人會有惡報。打人、罵人都是惡行,那些人終究會得到報應的。」
帝釋天接著又想用金銀財寶來試探他,於是又變成一些人,帶了許多金銀財寶到善順家中。這些人說:「這些財寶你拿去隨意花用。」善順回答道:「我之所以貧窮,是前世的報應。如果我現在拿你們的錢財,則來世一樣會陷於貧困之境,所以我不能拿。」
後來,帝釋天親自改變身形,來到善順家中,試探他說:「我明天要接受審判,需要一位證人。我希望你能當我的證人,幫我做偽證,我以這些黃金來答謝你。」
善順回答道:「妄語是不善業,是一切罪惡的根本。偽證的事我不能做,因為這是欺騙自己和上天的行為,會毀掉清淨戒,會有可怕的惡報,我絕對不能答應。」
帝釋天眼見其他方法不行,於是便使出最後的手段,派遣他忉利天宮中的舍支夫人、日光夫人、五髻諸夫人和五百位天女,來到善順的住處。這些忉利天宮中的夫人和天女,化身成美女,全身散發著香氣,圍在善順旁邊說:「讓我們這些美女來陪伴你吧!」但是善順正襟危坐,絲毫不為所動的說:「無論外表如何美麗,都只是一張臭皮囊而已。我對這些一點都沒有愛意,所以妳們趕快離開吧!」
所有的試探都失敗後,帝釋天便親自到善順家中,問道:「你的一生到底是追求什麼呢?」,善順回答:「萬物皆為無常,所以我不貪求人世間的快樂。我只求勤修練佛法,最後見到不生不滅的自性佛,然後普渡眾生,但願眾生同發菩提心,同登彼岸。」
帝釋天聽了之後,恭敬真誠的佩服他。
我們要學習善順菩薩的修行:
①篤信釋迦牟尼佛的教悔,每天依照佛法做事。
②減少慾望,知足常樂。
③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④修習菩薩道的「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⑤修習「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⑥遇到有人用惡言詆毀謾罵自己的時候,就是學習「忍辱波羅蜜」的好機會。首先要忍住自己的無名火,然後告訴自己,「惡言詆毀謾罵」本是空,內心一點也不要瞋恨。
⑦行善之人會得到善報,行惡之人會有惡報。打人、罵人都是惡行,終究會得到報應。
⑧貧窮是前世的報應,如果現在拿了不義的錢財,來世一樣會陷於貧困之境。
⑨妄語是不善業,是一切罪惡的根本。偽證的事我不能做。
⑩美女無論外表如何美麗,都只是一張臭皮囊而已。
最後,要記得「萬物皆為無常」,所以不要貪求人世間的快樂。只求勤修練佛法,最後見到不生不滅的自性佛。
(續下期)
◎呂冬倪